欢迎访问癌细胞探索站 - 深度洞察癌症根源,携手对抗生命威胁

肝胆科常见癌症全解析

频道:肿瘤生物学日期:浏览:24

肝脏和胆囊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们的健康对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肝胆部位也可能会受到癌症的侵袭,了解肝胆科常见的癌症类型,对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关键意义,能帮助患者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肝胆科有哪些癌症。

肝癌

肝癌是肝胆科最为常见且严重的癌症之一,它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和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

(二)病因

  1. 病毒性肝炎
    • 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的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据统计,全球约80%的肝癌与乙肝或丙肝感染有关。
    • 乙肝患者若不进行规范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发生肝癌的几率会逐渐升高。
  2.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每天饮酒量超过80克,持续10年以上,患肝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部分NAFLD患者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
  4.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长期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玉米、花生等,可诱发肝癌,在一些肝癌高发地区,食物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
  5.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血色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会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群,其患肝癌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三)症状

  1. 早期 肝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
  2. 中晚期
    • 肝区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有时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
    • 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症状,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
    • 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肝肿大、腹水、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肝肿大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腹水可导致腹部膨隆,患者会感到腹胀不适;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容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

(四)诊断

  1. 血清学检查
    • 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诊断肝癌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AFP升高常见于肝癌,但其他一些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生殖系统肿瘤等也可能导致AFP轻度升高,AFP联合其他检查对于肝癌的诊断更为准确。
    •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等指标在肝癌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影像学检查
    • 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 增强CT和增强MRI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清晰显示肝脏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肝脏血管造影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血供情况,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它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3. 病理检查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等,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信息,但肝穿刺活检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针道转移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五)治疗

  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对于可切除的肝癌,应尽可能进行根治性切除,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方式包括肝部分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等因素综合决定。
  2. 肝移植 对于一些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肝移植可同时切除肝脏肿瘤和病变肝脏,重建肝脏功能,但肝移植手术费用高,供体短缺,术后还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存在一定的排斥反应和感染等风险。
  3. 局部消融治疗
    • 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常用的局部消融方法,通过将射频电极针插入肿瘤组织,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RFA适用于直径≤3cm的单发肿瘤或直径≤3cm、数量≤3个的多发肿瘤。
    • 微波消融(MWA)也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消融技术,它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坏死,MWA与RFA相比,具有消融范围较大、消融时间较短等优点。
  4. 介入治疗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肝动脉,阻断肿瘤的血供,同时使化疗药物在肿瘤局部达到较高浓度,从而杀死肿瘤细胞,TACE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
    • 还有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介入治疗方法,可通过持续灌注化疗药物,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5. 靶向治疗 对于一些晚期肝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可作为一线治疗选择,这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6.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在肝癌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胆囊癌

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部位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胆囊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二)病因

  1.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的胆囊结石++胆囊黏膜,可导致胆囊黏膜慢性炎症、化生,进而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约8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
  2.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尤其是息肉样病变直径>1cm、基底较宽、合并胆囊结石等情况,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较高。
  3. 胆囊慢性炎症 胆囊慢性炎症可引起胆囊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导致细胞异型增生,增加胆囊癌的发病风险。
  4. 遗传因素 部分胆囊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

(三)症状

  1. 早期 胆囊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症状相似,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胀痛、消化不良等,容易被忽视。
  2. 中晚期
    • 右上腹疼痛是胆囊癌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可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钝痛或绞痛,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
    • 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陶土样大便等,黄疸的出现提示肿瘤可能侵犯了胆管或压迫了胆管。
    • 还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部肿块、腹水等。

(四)诊断

  1.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占位性病变等,是胆囊癌初步筛查的重要方法。
    • 腹部CT和MRI对于明确胆囊癌的诊断、肿瘤分期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胆囊病变的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显示胆管系统的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胆管。
  2. 肿瘤标志物检查 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胆囊癌患者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这些指标特异性不强,不能单独用于胆囊癌的诊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 病理检查 胆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是确诊胆囊癌的关键,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治疗

  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胆囊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等,对于早期胆囊癌,单纯胆囊切除术可能治愈;对于中晚期胆囊癌,常需要进行胆囊癌根治术,包括切除胆囊、部分肝组织、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等。
  2. 化疗 化疗可作为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胆囊癌患者,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等,化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
  3. 放疗 放疗可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放疗可与化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4. 其他治疗 对于一些无法耐受手术、化疗或放疗的晚期胆囊癌患者,可考虑姑息治疗,如胆道引流、营养支持等,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肝胆科的肝癌和胆囊癌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了解它们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无论是肝癌还是胆囊癌,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预防肝胆疾病和癌症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努力,能够提高肝胆科癌症的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