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癌症在中医中的称谓及相关认知
癌症,这一令无数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在现代医学领域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复杂的诊疗体系,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对于各类病症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表述,癌症在中医里叫什么名呢🧐?中医又是如何看待癌症的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癌症在中医中的多种称谓
- 岩症
- 中医里有“岩症”这一说法,它形象地描述了癌症的某些特征。“岩”字给人一种坚硬、顽固且形状不规则的感觉,恰如癌症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形态各异,乳腺癌在中医范畴中,若出现++结块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与周围组织粘连,就可能被归为“岩症”类,中医古籍中对“岩症”也有一定记载,如《疡科心得集》中就提及“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这里所描述的病症与现代医学中的癌症有相似之处,其症状表现和病理机制的阐述,反映了中医对这类疾病的早期认识。
- “岩症”的概念体现了中医对癌症外在表现和内在病理变化的一种观察和总结,它强调了癌症肿块的坚硬特性以及其与人体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日久就可能形成类似“岩症”的病症。
- 积聚
- “积聚”也是中医对癌症相关病症的一种称谓,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虽然积聚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癌症,但其中部分表现与癌症有相似之处,一些消化系统的癌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部肿块,这在中医看来就可能与“积聚”相关。
- 中医认为,积聚的形成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邪内侵等因素有关,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日久可形成积聚;饮食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痰瘀互结,也可导致积聚的产生,寒邪入侵,凝滞气血,也会促使积聚的形成,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其发病往往也与这些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抑郁的人,患癌风险可能相对增加,这与中医情志致病导致积聚形成的理论相契合。
- 症瘕
- 症瘕同样是中医描述类似癌症病症的术语,症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症瘕涵盖了多种腹部包块类病症,其中一些与癌症引起的腹部肿块表现相似,卵巢癌患者出现的腹部肿块,在中医辨证中,若肿块质地较硬,固定不移,就可能被考虑为症瘕范畴。
- 中医在治疗症瘕时,会根据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气滞血瘀型症瘕,常采用行气活血、化瘀消症的治法,常用方剂如膈下逐瘀汤等;痰湿瘀结型症瘕,则采用化痰除湿、活血消症的方法,方用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这些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对症瘕类病症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思路,对于癌症相关病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医对癌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内因
- 情志因素
- 情志失调在癌症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肝主疏泄,情志不畅易使肝气郁结,气不行则血不畅,进而形成瘀血,瘀血内阻,脏腑功能失调,就为癌症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乳腺癌的发病就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许多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前往往经历过长期的精神创伤,情绪压抑,导致肝经气血不畅,痰瘀互结于++,最终引发癌变。
- 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过度的情志++不仅会影响肝脏,还会累及心、脾、肾等脏腑,心主神明,情志过激可导致心神不宁,影响心的正常功能;脾主运化,情志不畅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肾主藏精,情志失调也会影响肾的功能,导致肾精亏虚,这些脏腑功能的失调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癌症的发生发展。
- 正气亏虚
- 人体正气不足是癌症发病的内在基础,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它是人体抵御外邪、维持脏腑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当人体正气虚弱时,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引发各种疾病,包括癌症。
- 导致正气亏虚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先天禀赋不足者,体质较弱,脏腑功能相对低下,抗病能力差;后天失养,如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等,会使气血生化不足,正气逐渐虚弱;过度劳累,耗伤人体气血,导致正气受损;久病不愈,正气不断消耗,也容易出现正气亏虚的情况,一些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且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患癌风险相对较高,就是因为正气在长期的不良生活状态下逐渐耗损,难以抵御外界致癌因素的侵袭。
- 情志因素
- 外因
- 六淫邪气
- 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淫邪气,在人体正气不足时,可成为致癌的外在因素,寒邪凝滞,可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内生;湿邪重浊黏滞,易与痰浊互结,阻滞经络气血;热邪易伤阴液,煎灼津液成痰,痰热互结,也可引发病症,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群,患关节癌等疾病的风险可能增加,这与寒邪和湿邪的侵袭有关;而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或过食辛辣燥热食物,导致体内热邪过盛的人,患某些消化系统癌症的几率也可能上升。
- 六淫邪气还可相互夹杂致病,如风与寒合为风寒之邪,风与湿合为风湿之邪等,这些复合邪气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更容易导致气血经络的紊乱,脏腑功能的失调,从而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 饮食因素
-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癌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肠癌、乳腺癌等的发病风险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升高,过度饮酒、吸烟也是常见的致癌因素,酒精对肝脏等器官有直接损害,长期酗酒可引发肝癌等疾病;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增加肺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 饮食不洁也可能致癌,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黄曲霉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诱发肝癌等多种癌症,还有一些腌制、烟熏、油炸等加工食品,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等,长期大量食用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 环境因素
- 环境污染对癌症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损伤肺部细胞,引发肺癌等疾病,水污染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被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的水源,会导致人体摄入有害物质,增加患癌风险,某些地区因工业废水排放导致水源污染,当地居民患泌尿系统癌症等疾病的几率明显升高。
- 土壤污染也可能间接影响人体健康,土壤中含有过量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种植出的农作物可能受到污染,人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农产品后,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可能引发癌症,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紫外线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患癌的可能性。
- 六淫邪气
中医治疗癌症的理念与方法
- 整体观念
-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癌症的发生不仅仅是局部病变,而是整体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中医治疗癌症注重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对于肺癌患者,中医在治疗时不仅关注肺部的病变,还会考虑患者的整体体质、脾胃功能、肝肾状况等,如果患者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在治疗肺癌的同时会注重调理脾胃,采用健脾和胃的药物,以增强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机体的正气,更好地抵御癌症。
- 中医还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也是相互关联的,季节变化、地域差异等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在治疗癌症患者时,会根据季节特点和地域环境进行辨证论治,在冬季,人体阳气内藏,此时对于阳虚体质的癌症患者,治疗时会适当增加温补阳气的药物;而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外浮,对于阴虚体质的癌症患者,用药则更注重滋阴清热。
- 辨证论治
-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辨证分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癌症辨证类型有气滞血瘀型、痰湿凝聚型、热毒蕴结型、气血两虚型等。
- 对于气滞血瘀型癌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胀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等,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消症为主,常用方剂如血府逐瘀汤等,可选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配合柴胡、枳壳等行气药物,以达到气血通畅、肿块消散的目的。
- 痰湿凝聚型患者,可见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或有结节,胸闷脘痞,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等症状,治疗宜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方用二陈汤合消瘰丸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贝母、牡蛎等,以化痰软坚,消除肿块。
- 热毒蕴结型癌症患者,局部肿块红肿热痛,发热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原则,可选用五味消毒饮等方剂,药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等清热解毒药物,以清除热毒,缓解症状。
- 气血两虚型癌症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常用八珍汤加减,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以补充气血,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辨证分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癌症辨证类型有气滞血瘀型、痰湿凝聚型、热毒蕴结型、气血两虚型等。
- 扶正祛邪
- 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中医通过调整饮食、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扶正,对于癌症患者,饮食上会根据其体质和病情给予合理建议,如气血不足者可多食用红枣、桂圆、山药等补益气血的食物;脾胃虚弱者可食用芡实、薏米、白扁豆等健脾益胃的食物,中药方面,会选用一些具有扶正作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补气药,以及熟地、当归、白芍、阿胶等养血药,以增强患者的正气,针灸可通过++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推拿++则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患者的疲劳,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 祛邪就是祛除邪气,消除致癌因素,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邪气主要指癌毒,中医运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来祛邪,如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红豆杉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减轻癌症症状,对于因六淫邪气、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等导致的致癌因素,也会通过相应的调理方法进行祛除,对于因寒湿之邪导致的病症,可采用温阳散寒、祛湿通络的方法;对于饮食积滞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可通过消食导滞、调理脾胃来改善机体环境,减少致癌因素的影响。
中医与现代医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 中医辅助西医治疗
- 在癌症的综合治疗中,中医可以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手术治疗后,患者往往元气大伤,气血亏虚,此时中医通过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等方法进行调理,有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给予八珍汤等中药方剂,可促进患者气血生成,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放疗和化疗是癌症治疗的常用手段,但它们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和细胞造成损伤,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中医可以通过辨证论治来缓解这些副作用,对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中医可采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和胃降逆等治法,选用沙参麦冬汤、旋覆代赭汤等方剂加减,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对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中医可分别采用降逆止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等方法进行调理,如用半夏、竹茹等药物降逆止呕,用熟地、何首乌等滋补肝肾以减轻脱发,用人参、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提升白细胞等,提高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西医为中医提供精准诊断
- 现代医学的先进检查手段,如影像学检查(X 光、CT、MRI 等)、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检查等),能够为癌症的诊断提供精准的信息,中医可以借助这些精准的诊断结果,更好地进行辨证论治,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癌症的类型和分期后,中医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证型,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肺癌患者,通过病理检查确定为腺癌,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若辨证为气阴两虚型,中医在治疗时就可以重点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选用沙参麦冬汤合百合固金汤等方剂进行加减,提高治疗效果。
- 西医的诊断技术还可以帮助中医及时了解癌症的发展变化,调整治疗策略,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监测肿瘤标志物等指标的波动情况,中医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方剂或治疗方法,如果发现肿瘤有增大趋势,或某些指标异常升高,中医可能会在原治疗基础上加强抗癌祛邪的力度,或调整扶正与祛邪的比例,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癌症在中医中有多种称谓,如岩症、积聚、症瘕等,这些称谓反映了中医对癌症外在表现和内在病理变化的认识,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包括情志因素和正气亏虚,外因有六淫邪气、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等,在治疗癌症方面,中医秉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中医与现代医学在癌症治疗中可以相互协同,中医辅助西医治疗,缓解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西医为中医提供精准诊断,帮助中医更好地辨证论治,调整治疗策略,深入研究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对于丰富癌症治疗手段,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在癌症防治领域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
关键词:癌症中医叫什么名
